查看原文
其他

澳洲保健品为何如此抢手?汤臣倍健溢价收购澳益生菌品牌

AFN 澳洲财经见闻 2019-04-08


前言


伴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中国企业正加快收购海外保健品企业的步伐。很多的中国消费者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家里囤着的“洋保健品”已经换了“国籍”。



2015年健合控股有限公司以19. 5亿澳元(约合88亿人民币)收购了澳洲知名保健品品牌Swisse全部股份,这一收购案例似乎打开了中国企业“买买买”的闸门。


2018年2月初,中国保健品领导企业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汤臣倍健”)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澳大利亚益生菌市场领先的企业Life-Space Group Pty Ltd(以下简称LSG) 100%的股份。


8月30日,该公司宣布已完成对LSG的收购,总计花费约6.7亿澳元收购了LSG 100%的股份,其中包括:Irene Messer所持的40%股权、Alan Messer所持的40%股权,以及Craig Silbery所持的20%股权。


该项收购已获得所有所需的监管机构及公司股东大会审批。从此以后,又一家澳大利亚企业改姓“中”。


背景


根据KPMG和悉尼大学在2018年年初公布的《揭秘中国企业在澳洲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研究报告显示,近三年来,中国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已经转移到澳大利亚的高科技、高品质健康产品和服务领域。


澳大利亚市场有许多本地特有的优势,包括先进的技术应用、优质的护理设施、强大的管理体系以及’干净、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


自 2015年至2017年, 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总额为55亿澳元,涉及16笔交易。其中53%的交易集中在保健品类,47%在医疗服务领域。在医药,生物科技和老年护理方面还未出现大型交易。新南威尔士州吸收了上述投资中的49%,维多利亚州和昆士兰州各吸引了45%和6%的投资。


Life-Space Group Pty Ltd


LSG是澳大利亚益生菌市场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墨尔本,创立于1993年。旗下主要品牌有Life-Space“益倍适”),主要从事以益生菌健康食品为主的综合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全年龄段人群。



2014年,Life-Space通过“跨境电商”进驻中国市场,目前该品牌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市场积累了良好的体验口碑和品牌基础。


近年来,LSG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 Aztec 统计,在澳洲药房市场, Life-Space 益生菌产品市场份额从2015财年的 3%增长为2017财年的20%,仅次于Inner Health Plus,排名第二。


据了解,截至2018年6月底,在18个月里的益生菌在天猫和淘宝的产品累计零售额达1.50亿元,排名第一。


汤臣倍健


中国保健品龙头企业汤臣倍健创立于1995年10月,2002年系统地将膳食补充剂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并迅速成长为中国膳食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2010年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收购完成后,汤臣倍健将通过控股子公司广州汤臣佰盛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境外平台公司持有LSG 100%股权,迈出在全球益生菌领域布局的关键一步。



溢价收购引质疑


不过,市场上对于本次收购充满疑问。


首先,作为一家以销售为主的公司,LSG并没有几套生产设备。截止2018年3月底,其固定资产中的机器设备原值为44万澳元左右,账面价值只有22.23万澳元。


2016年LSG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2017财年营业收入达 4.74亿元以及2018年1~3月期间达1.48亿元左右,其中,2017年营业收入增速达54.27%,虽然营收增速加快,但是其净利润相较2016年来说实则没有上涨多少。


来源:公众号:红刊财经(hkcj2016)


其原因是,其费用从2016年的8005万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1.57亿元,增速高达95.76%,远超营收的增长。从费用项目细分来看,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速更是惊人,分别达到了87.37%和138.22%。


根据评估,LSG公司100%股权在评估基准日2017年12月31日时的评估值为人民币35.62亿元,相较LSG公司1.01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评估增值了34.61亿元,增值幅度高达34.11倍。


对于一家至少在2017年还看起来业绩增长毫不突出,且期间费用增长明显的境外公司,汤臣倍健却敢以超高溢价去并购,其中存在的收购风险是不容小觑。


布局未来


而据汤臣倍健CEO林志成介绍,此次收购LSG,是汤臣倍健在全球细分领域市场的重要布局。收购完成后,汤臣倍健将通过控股子公司广州汤臣佰盛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境外平台公司持有LSG 100%股权,迈出在全球益生菌领域布局的关键一步。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林志成表示,收购的重要考量就是收购标的是否符合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及协同放大效应。


首先,益生菌是符合全球细分化和个性化趋势,行业数据来看过去几年增速是 22%,全球 VMS(膳食补充剂)增速是 5%~6%,所以益生菌子行业的增速远快于 VMS 整体;


第二,在看好这个行业的基础上去选择龙头,澳洲有两大龙头life-space 和 inner-health,后者是冷链运输的,产品销售半径限制较多; 


第三,协同效应, 公司有强大的线下网络和整合能力,背靠广大的中国市场,所以发展空间很大,协同的话就是未来中国市场线上和线下的发展。


中国企业收购澳洲保健品的驱动力


除了中国消费者对澳洲知名品牌的青睐,中国企业之所以成为“买买买”的主力军团,其背后的驱动力又是什么? 


从大环境方面来看,中国保健品市场还处于成长初期,需求并没有被完全满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正在井喷式爆发。


主要因为中国的体重管理与运动营养产品在保健品中占比较小,分别占到0.26%与4.98%,未来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到2022年,中国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预计将扩大33%,至1800亿元人民币。



从内因来看


在这一轮保健品牛市行情中,中国保健品品牌的发展不尽人意。


首先,国产保健品商家多将目标客户定为中老年人,产品线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各年龄层次的需求;


其次,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一些商家会大量运用广告、讲座等手段,夸大保健品效果、虚报产品成分等,影响国产保健品的品牌形象。


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


并不仅仅是医药行业的企业资本在进行海外保健品企业的收购,很多传统领域由于产能过剩也都在寻找转型,大健康是一个热门的方向,而在其中保健品行业的进入门槛又会比较低。


尤其是当中澳自由贸易协议签订以后,两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许多中国消费者对澳大利亚高质量保健品非常感兴趣,这也是一些大公司或中国财团有意收购澳大利亚品牌的原因之一。


此外,澳洲保健品企业现金流稳定,用人民币购买海外资产可以起到汇率避险的作用。


从外因来看


澳洲保健品企业在中国已经有了品牌知名度和商誉,并且体量不大,收购性价比更高。所以对一些企业来说,扩展保健品业务线可以缓解“规模焦虑”,且分散投资风险。 


国产品牌弱势,再加上转型、拓展新业务、海外资产避险等需求,这些都成为中国资本青睐海外保健品企业的主要原因。


目前,除了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保健品龙头也已经直接或间接进入中国市场。


END


澳洲的保健食品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刚需消费市场,而中国保健食品长期以来并不被消费者认同和重视,属于非刚需的,但这种消费习惯正在被年轻一代改变,一旦国内消费者认同保健食品为日常刚需产品,空间则大得不可想象。中国保健品红海局面已形成,从产品到渠道正在经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整合。


相信,按照这个趋势和自贸协议的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澳洲品牌都变成中国的了,国内的小伙伴们一样可以享受到这些来自澳洲顶级品牌了。但对于那些想要真正征服中国市场的保健品供应商们除了要练好十八般武艺与对手竞争,还要有足够政策觉悟和耐心。这样,澳洲的保健品牌即使被中资收购,也能为其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提供极大便利,从而更好地实现双赢。


参考资料:第一财经、公众号:红刊财经(hkcj2016)、《2017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KPMG、澳洲财经见闻


推荐阅读

31

08-2018

原创 | 澳洲投资习惯概览:澳洲人都把钱投到哪些地方?

30

08-2018

澳大利亚有什么好,深受海外企业喜爱?

29

08-2018

原创 | 为何这群人拿着澳洲养老金却生活在国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